尽管我国机床行业的高端领域大多被国企所掌控,民企依然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并且数量上已达到整个行业的80%。民营企业的自由化发展,既带来突破性的进步,又暴露了存在的弊端。不过这与民营机床企业参与行业竞争,在中国机床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并不矛盾,而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民营企业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行业的生力军。
有数据表明,在中国机床行业发展快的2009年、2010年,相关企业数量在6000家左右,其中民营企业数量达到八成。
初长成了解中国机床工具发展史的人都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并没有机床工业,只有上海、沈阳、昆明等地的一些机器修配厂兼产少量皮带车床、台钻、牛头刨床等简易机床,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仅1500余台,不到10个品种。
随后几年,我国按照原苏联专家建议,确定了全国18家机床厂的分工和发展方向,这就是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厂”的由来。而民营企业介入则是1980年前后,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产生的。
彼时,部分国有机床工具企业国退民进,转为民营企业。机床工具行业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独资企业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新格局。机床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型机床集团开始形成。
有资料表明,1999年底,我国机械系统共有机床工具企业611家,其中民营企业不足百家。但进入新世纪后,机床产业进入十年黄金发展时期,民营企业强势出击,有的还兼并了大型国有企业。例如,天马集团收购齐齐哈尔一机床厂,成立了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瑞收购了常州多棱机床厂和宁夏长城机床厂,组成江苏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一机床厂是我国早的重型机床厂,在重型立车和卧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瑞重工汇集了新瑞机械、宁夏长城、江苏多棱3个品牌的10个系列的数控机床产品,目前已成为我国数控机床产品门类较为齐全的大型机床制造企业之一,在常州和银川组建了两大研发、制造基地以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帮助客户提升传统产业,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到2010年前后,机床工具企业数量激增到约6000家,民营企业接近5000家,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然在这期间,中国的庞大机床市场使全球的机床企业向往不已,国外机床企业,如DMG、GFAC、Mazak、Makino、HAAS等已经不满足于合资合作生产的模式,纷纷在华独资建厂,生产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机床,这样在市场的带动下,我国机床产业形成了国企、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共分天下的竞争局面,中国机床市场也形成了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