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具企业大约几家?民营企业在其中的比重有多大?奉献如何?
为了取得相关答案,记者搜索了国度统计局、中国机械工业结合会、中国机床工具协会等相关网站信息,结果也没有取得新的材料。
有数据标明,在中国机床行业开展快的2009年、2010年,相关企业数量在6000家左右,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到达八成。
初长成
理解中国机床工具开展史的人都晓得,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并没有机床工业,只要上海、沈阳、昆明等地的一些机器修配厂兼产少量皮带车床、台钻、牛头刨床等简易机床,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仅1500余台,不到10个种类。
随后几年,我国依照原苏联专家倡议,肯定了全国18家机床厂的分工和开展方向,这就是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厂”的由来。而民营企业介入则是1980年前后,在国度变革开放的背景下产生的。
彼时,局部国有机床工具企业国退民进,转为民营企业。机床工具行业突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场面,构成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独资企业多种一切制方式并存的新格局。机床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型机床集团开端构成。
有材料标明,1999年底,我国机械系统共有机床工具企业611家,其中民营企业缺乏百家。但进入新世纪后,机床产业进入十年黄金开展时期,民营企业强势出击,有的还兼并了大型国有企业。例如,天马集团收买齐齐哈尔一机床厂,成立了齐重数控配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瑞收买了常州多棱机床厂和宁夏长城机床厂,组成江苏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一机床厂是我国早的重型机床厂,在重型立车和卧车范畴具有无足轻重的位置。新瑞重工聚集了新瑞机械、宁夏长城、江苏多棱3个品牌的10个系列的数控机床产品,目前已成为我国数控机床产品门类较为齐全的大型机床制造企业之一,在常州和银川组建了两大研发、制造基地;以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协助客户提升传统产业,为客户提供处理计划。
到2010年前后,机床工具企业数量激增到约6000家,民营企业接近5000家,成为行业开展不可或缺的力气。
当然在这期间,中国的庞大机床市场使全球的机床企业向往不已,国外的着名机床企业,如DMG、GFAC、Mazak、Makino、HAAS等曾经不满足于合资协作消费的形式,纷繁在华独资建厂,消费合适中国市场需求的机床,这样在市场的带动下,我国机床产业构成了国企、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共分天下的竞争场面,中国机床市场也构成了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小”有所为
在中国机床连续多年占领世界机床销量、产量的之后,特别是近几年,行业需求低迷的时期,业内人士发现机床行业开展所面临的窘境。
社在去年曾连续刊发行业内老专家——原机械部副部长沈烈初《从理想与历史分析机床工具行业如何走出窘境》一文,就中国机床产业现状来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机床主流企业简直都步入“大而全”运营形式,这一定能加强企业竞争力,由于企业范围不是权衡企业竞争力的规范,品牌影响力以及利率才是内涵。而国外不少知名的机床工具企业走的是中小型“专、新、精、强”的路子,企业员工数量多为三四百人,企业可以耸立百年在市场上依然颇具号召力。
在当前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生存开展壮大是行业会议的主旋律,贴近客户需求,熟习用户工艺,向细分行业要市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小而专,小而精成了很多中小企业选择。
这其中就有曾经行之有效的企业,比方大家熟知的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产值5亿元,2014年已近30亿元,产品只要数控精雕机一种,年产上万台,目前已成为国内雕琢机市场受骗之无愧的领跑者。
北京精雕执行总裁张保全说,有人不明白,小小雕琢机怎样做成这么大的优势?
“从成立之初我们就梳理了一种理念,制造有特征的,只做行业他人做不到的,固然过程会辛劳点。”
在锻压行业,相似把产品,在细分市场求开展的案例很多,特别是在江苏,集聚了很多**的数控锻压民营企业,比方亚威、扬力等等。
但同是民企的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却选择另一中途径。它的产业线十分长,不光有多种类的数控机床,还触及数控系统、伺服安装、检测设备、电机以及机器人等产品种类。
外人不断不了解,为什么光洋什么都触及?”大连光洋董事善于德海曾表示,全产业链形式是其被迫无法的选择,由于做好一个高档机床,每局部都很重要,特别是关键功用部件,拿来主义固然可行,但假若都是这种思想,就很难从基本上弄明白数控机床内在各个部件间的内在联络,更谈何做好机床自身。
目前光洋五轴加工中心曾经批量应用在航天发起机加工上,正是由于光洋一切的机床关键部件是完整自主的,因而在技术进步、性能进步、牢靠性保证上,没有任何障碍,不受别人限制,使得企业有可能把加工件的工艺定量化需求摸分明,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的设备。
跟大连光洋同样的,上海拓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也属于技术立身的企业。这家员工仅120人左右的民营企业,成立于2007年,经过缺乏十年的开展,已胜利向用户提供了国内首台五轴并联机床、国内首台运载火箭整体舱段自动钻铆设备等一批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配备。
据悉,拓璞公司是由八年前几位上海交大博士创建的,公司57%的员工是研发人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8人、博士9人,他们的目的是要把各自长期研讨的五轴数控机床技术产业化。
“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一大缘由,是技术持有人不懂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和相关法律,国内又短少把技术资本、管理资本和金融资本分离在一同的机制。”拓璞公司总经理刘钢说。
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创业团队。团队中除技术人才外,还有律师和企业管理、投资专家。这使得拓璞公司成立之初,就树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制度。
研发团队的强大,使拓璞无需像很多企业那样借助高校院所专家等“外脑”,大幅缩短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过程。
浙江日发精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由纺织机械进入数控机床行业的,算是进入较早的民营企业,目前公司曾经上市(日发精机002520),并于2014年并购了意大利MCM公司,后者曾为法拉力提供消费线配备。
日发精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本善说,公司的定位不断比拟明白,那就是为客户停工数控单元,协助用户成立数字化工厂。“这几年我们不断坚持中高端定位,做差别化竞争,做细分市场。”
生长“懊恼”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机床工具行业民营企业在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同样也有着它无法逃避的痛处。
积聚缺乏与可持续开展的矛盾正限制着很多处在高速开展期的民营机床企业停止更深层次的扩张。
有人说,这是由民营机床企业的开展历史决议的。由于除了国企转制过来的民企,那些“平地起”的民营机床企业进入的时间都比拟晚,资源积聚相对匮乏,这关于在机床工具范畴的深化开展显然是不利的。由于机床工具行业作为工业母机,是一个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于一身的行业,然后两者都请求人才支撑。
关于一些资金储藏雄厚的民企来说,资金密集或许不是个难题,但是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却不是单凭有钱就可以处理的。
比方,想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无论是经过直接纳购,还是经过合资协作,都需求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消化吸收才能。
而很多“平地起”的民营机床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时并没有本人的研发队伍,只是挖来一些人员,然后采购其他机床厂的配套件,经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消费机床。
比方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案例。
2009年三一集团约请刘建荣加盟,并着手筹建三一精机。刘建荣此人在行业颇具名望,有人称其为接连发明机床神话的传奇人物。
1999年,刘建荣临危授命,成为齐重数控的董事长。齐重数控的前身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齐齐哈尔一机床厂,由于种种缘由曾经陷人寸步难行的境地。
他上任后,大刀阔斧地停止变革,在7年多的时间里使企业由谷底一跃成为年产值16亿元的引领中国重型机床行业潮流的龙头企业。从1999年到2006年,齐重数控创下了产值年均增长70%的神奇速度,年产值由9000万元上升至2006年16亿元,出口创汇达1亿元。
在刘建荣参加三一精机后,原沈阳机床总工程师、国度科技严重专项组成员张雄,原大连机床总工程师李小青,原新瑞机床营销总经理韩成等一批业界响当当的人物纷繁加盟三一。
一时间,关于三一精机能走多远?能否成为搅动市场的一条鲶鱼的讨论剧烈起来。在2012年的南京数控机床展上,三一精机的首秀近乎吸收了一切人的眼光。
刘建荣曾说:“我有两个幻想,一个曾经完成,应用5~10年建中国好的机床厂;另一个还亟待完成———树立一个世界上好的机床企业。”
三一精机当时是他完成第二个幻想的平台,瞄准的是在中国机床市场进口50%的份额里10%的高端市场份额。也就是说,三一精机的目的是高端市场。而10%当时就是将近200亿元的范围。
但是时至**,刘建荣曾经分开了三一精机,据悉李小青也走了。在4月份的CIMT展会上,记者固然还能够看到三一精机参展,但引发的惊动效应曾经不可同日而语。
能够了解,作为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重生力气,民营企业假如没有本人的中心技术、研发队伍,想要在这个行业持续开展,资源积聚的贫乏就会形成企业开展潜力缺乏。
两品种型
事实不容逃避。民企开展至今,固然数量上已开展到整个行业的80%以上,但为我国国防军工提供的关键配备或者是高附加值的高、精、尖数控产品的消费,大多还是被国有机床企业所掌控。
清点一些“平地起”的民企,能够看到在近年来开展道路上的不同选择,曾经招致了两种不同结果。比方在初始阶段的过程中注重本身资源积聚的民营企业,如今都具有了本人的优势产品和强大的研发队伍,并且曾经在中高端产品市场占领了相对有利的位置。固然,可能和一些历史长久,技术、人才积聚十分丰厚的老机床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不可承认,这些民企曾经具有了奋起直追的根底。
另一类则是不断没有构成本人的中心产品,也没有构成技术、人才的积聚,一直专注于中低端产品的价钱混战中。这些企业在行业格局的不时洗牌中曾经被淘汰出局,或者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凭心而论,积聚缺乏能够并不完整是民营企业本身的问题,也非一时就能处理,民营机床企业本身在高速开展过程中也不时暴显露问题。
固然相关于国有企业,很多时分民营企业在体制上更灵敏,管理上更细致,这是民营企业一个突出的优势,但有时分,这种优势也会变成优势。比方,在体制方面,有些民企在股权上过火分散,管理层遭到的限制过多,这就可能会招致某些关键时辰指导层决策力的缺失;而在管理上,过火的细致有时侯可能会形成认识上高度的不够问题。
这种优势与优势的转化,可能不同类型的民营机床企业都会遭遇。而除了这种共性的优势,各种不同类型的民营机床企业又各自有着本身的“特征”弊端。
假如是白手起家的民营创业家,由于盘子小,所以管理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但随着企业一步步开展壮大,相继在各地开设分公司,铺设销售网络,就可能由于关于管理的认识高度不够,在管理方面呈现各种各样的破绽。
还有些家族类型的企业,做大后“家族企业”股权的不明晰、管理落后等问题与企业坚持快速开展的矛盾就变得愈加剧烈,企业常常会呈现内局部化,还可能会不得不面临把企业拆开的结局。
而以产学研方式切入的民营机床企业虽然在技术研发方面有相当的优势,但是常常由于前期投入过大,会面临资金后续缺乏的境况。比方拓璞2012年由于研发投入过大,市场销售没跟上,公司在2012年初险些资金链断裂。而光洋也有过同样的阅历。
好在政府出于对高端配备制造产业的支持,在关键时期伸出了援手。上海市经信委启动了严重技术配备研制专项和引进消化吸收项目,协助拓璞公司产品研发。光洋也曾取得国度严重专项资金的鼎力扶持。
能够肯定的是,虽然中国民营机床企业不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开展软肋,但是这与民营机床企业参与行业竞争,在中国机床行业转型晋级中发挥作用并不矛盾,而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民营企业将不可防止地成为这个行业的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