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展互联网+制造业的优势,一是曾经开展起比拟完善的工业体系,特别在ICT产业中曾经部分抢先;二是市场范围宏大,开展前景宽广;三是政策支持,曾经出台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
在挪动通讯范畴,华为、中兴曾经是全球抢先的电信设备供给商,中国挪动是TD-LTE规范的重要推进者之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曾经树立起本人的学问产权武器库。在应用端,中国的挪动互联企业也曾经获得全球抢先位置。
中国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依然占领很大份额,将来提升空间很大。依据埃森哲的估量,若坚持现状不变,将来15年工业物联网将为中国的GDP累计奉献4970亿美圆;假如对工业物联网采取恰当的倾斜措施,这一数字将大幅进步至18240亿美圆。
从中央政府到中央政府,曾经为制造业转型晋级制定多项支持方案。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的通知,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配备制造、新能源、新资料等七大产业列为重点开展的新兴产业,并把物联网、云计算单独列为严重专项工程。曾经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将互联网和制造业的分离,作为将来制造业开展的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开展互联网+制造业的优势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国内企业工业自动化从软件到硬件开展系统性滞后的场面没有显著改动。软件方面,中国的工业软件开发,特别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工业级系统软件开发的才能较弱,与国际先进程度相比差距较大,成为限制中国高端制造业开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硬件方面,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关键零组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开发才能较弱,技术积聚缺乏,成为限制中国高端制造业开展的另外一个重要瓶颈。
当互联网+制造业提升到较高层次,未来,革新后的制造业、转型后的工业经济,大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企业的边境被突破,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消费和设计开发任务,在大中小企业中合理分配,协同消费。这种网状构造是去中心化的,高度兴旺的互联网、才能强大的云平台在很大水平上补偿了中小企业的范围优势。企业不管大小,谁有关键的创新才能,谁就能够成为产品消费全过程的组织者,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损失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软件硬件均衡开展。以企业级软件为入口的硬件互联网及机器上的传感器为根底,完成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在云平台上的实时交互,构成人与机器的社交网络。例如,你的微信好友中不只有熟人,还有本人的爱车和家里的中央空调。强大的计算才能配合丰厚的数据,对产品从消费规划设计到售后效劳的全生命周期事前模仿,实物损耗被降至低。
新型工业经济体系成型。这必然是一个大而强的产业系统:从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工业自动化系统、新资料,到中游的配备制造、汽车、飞机,到下游的销售消费,构成全面提升的高效产业系统。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产业开展方向,也是经济转型在制造业中的完成形态。
